破解《侠影之谜》:布鲁斯·韦恩为什么要成为蝙蝠侠

时间:2020-03-27 05:32:24阅读:1638
超级英雄的称号都很喜欢用一个“侠”字。他们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样,路见不平,行侠仗义。有时候顺手拯救一下世界。好像这就是超级英雄存在的意义所在。但有的人成为超级英雄,根本目的却不是要打倒无恶不作的坏

      超级英雄的称号都很喜欢用一个“侠”字。

      他们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样,路见不平,行侠仗义。

      有时候顺手拯救一下世界。

      好像这就是超级英雄存在的意义所在。

      但有的人成为超级英雄,根本目的却不是要打倒无恶不作的坏人,守护地球和平什么的。

      至少蝙蝠侠:侠影之谜》里的布鲁斯·韦恩不是。

      DC漫画迷们都知道,布鲁斯·韦恩自幼父母双亡,他长大后成为了蝙蝠侠。

      不过他是如何从一个富二代,变成超级英雄的,在2005年之前,大银幕上一直都没有明确的交代,一直是一个“侠影之谜”。

      以至于大众对他的了解程度,还不如蜘蛛侠多。

      2002年,索尼影业的《蜘蛛侠》大获成功,大家都知道了,还在念书的彼得·帕克被变异蜘蛛叮咬获得超能力,由于叔叔本·帕克的意外身亡,领悟了“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”的道理,然后成为了蜘蛛侠,用个人力量维持纽约市的治安。

      他当超级英雄的理由很纯粹,那就是像侠客一样,见一个坏蛋修理一个,总之不要让自己的超能力毫无用武之地就行了。

      那布鲁斯·韦恩大概也是因为故乡哥谭市犯罪率太高,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惩罚坏人,从而拯救被暴力和腐败吞噬的哥谭市。

      如果只是这么理解,拍出来的电影只能是爆米花商业片。

      蝙蝠侠:侠影之谜之所以口碑比老版的蝙蝠侠电影都要好,豆瓣和IMDb评分都超过了8分,是因为导演克里斯托弗·诺兰首次把现实主义风格融入到漫改电影的同时,还深度解释了,布鲁斯·韦恩要打扮成蝙蝠侠的隐藏动机。

      一切要从布鲁斯·韦恩掉进蝙蝠洞的那一天说起。

      因为那一次意外,他不仅轻微骨折,而且对蝙蝠产生了恐惧。

      这导致他在和父母看歌剧的时候,被类似蝙蝠的物体吓到,想要提前退场。如果不提前退场,他们根本不会遇到劫匪,也根本不会发生意外。

      父母的死,布鲁斯·韦恩绝对是自责的,蝙蝠的阴影更加地挥之不去。

      这还不足以促使他出现要打击整座城市犯罪的念头,他只是一个凡人,凡人都有七情六欲,他只是想要报仇。

      一个反面教材的想法,让他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角色。

      真正将他推向英雄之路的事件,是那个杀害他父母的劫匪,竟然被法院宣判假释出狱了。

      仇恨点燃了布鲁斯·韦恩的怒火,他想要用私刑,亲自为父母报仇。

      由于未能得偿所愿,他的仇恨无处安放,怒火燃烧心脏,加上被心上人批评,被黑帮份子教训,他决定流放自己,研究人们为何犯罪,品尝犯罪的味道。

      这段到处闯荡的历程将他从一个幼稚叛逆的大学生,一个一心只想复仇的懦夫,磨砺成了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男人,一个执行正义的英雄。

      如此惊人的前后转变往往要通过一整部电影来说明,才能让观众信服。然而诺兰仅仅用了40分钟的时间就办到了。

      导师杜卡对布鲁斯·韦恩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他传授了以一敌百的战斗技巧,教导了控制愤怒,克服恐惧的方法。

      《侠影之谜》的主题词,正是“恐惧”。

      杜卡认为,布鲁斯·韦恩真正害怕的是自己的内心,害怕自己的力量,害怕内心的愤怒。

      要克服内心的恐惧,就要面对恐惧。

      要成为恐惧本身,才能克服它。

      布鲁斯领悟了杜卡的话,懂得了自己要敢于面对蝙蝠,成为蝙蝠,才能战胜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,并让罪犯对他感到恐惧。

      这便是他变成蝙蝠侠后,令到无数罪犯无时感到不寒而栗的原理。

      由于流浪的经历,亲身体会过由于饥饿导致道德观念丧失,进而进行偷窃的感觉。他还意识到,罪犯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,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残酷的社会逼成罪犯。

      杜卡说的没错,社会漠不关心才会让治安败坏。

      当人们都自私自利,穷困不幸的人得不到救助,为了生存,他们只能实施犯罪。

      布鲁斯的父亲,托马斯·韦恩,曾经用善心把许多处在犯罪边缘的人拉回了道德边线。

      在电影的第二个转折点,从布鲁斯和杜卡的对话中可以分析出故事的前史。

      千百年来,一个叫影武者联盟的组织,用他们的方式清除着人间败类。

      罗马帝国的瘟疫,伦敦的特大火灾事件,原来都是他们干的好事。

      每当人类文明出现腐败问题的时候,他们就会不择手段,把罪恶直接扼杀。

      在影武者联盟发现哥谭出现腐败现象的时候,他们一手制造了一场经济大萧条,但还好有托马斯·韦恩力挽狂澜。

      他接济穷人,设计修建高架铁路,经济逐渐得以恢复,哥谭才没有彻底崩溃。

      就在一切正在重回正轨的时候,只可惜,出师未捷身先死,随着他的意外离世,世人还是回到了漠不关心的状态,穷人继续得不到帮助,犯罪事件自然与日俱增。

      不可避免的,哥谭再一次走向了堕落和腐败。

      黑帮和官商勾结,几乎所有的警察都收受贿赂。唯一的例外,大概就只剩下警长詹姆斯·戈登了。

      布鲁斯·韦恩从父亲的“失败”中吸取了教训。

      他只是血肉之躯,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他再有钱,有再大的能耐,等他离开人世了,被人遗忘,哥谭还是会重新堕落。

      只有从根源上唤醒更多人内心的人性光辉,人们能够相互帮助,而不是自私自利,罪恶才会真正地自动消逝。

      具体要怎么操作?

      他的回答是:“人们的漠不关心唯有戏剧性大逆转才能唤醒。”

      所以,他要亲自导演一出大戏,目的是想让哥谭市群众看到,正义永远不会缺席,也永远不会被击败。

      他打扮成蝙蝠侠,行侠仗义,根本原因不是为了抓住多少个罪犯,消灭多少个黑帮,而是要通过这场大戏,宣扬自己的理念。

      当他成为一种正义的化身,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偶像,成为罪犯心中的恐惧之源,他才能阻止罪恶的念头,闯进更多人的思想。

      其实,影武者联盟本有机会成功拉拢布鲁斯·韦恩,改变这一走向的关键角色是瑞秋。

      瑞秋是布鲁斯·韦恩除了家人之外最在乎的人,她的意见布鲁斯·韦恩肯定是看重的。

      在布鲁斯决定流浪之前,瑞秋狠狠地批评了他私自复仇的愚蠢行为,这是一个重要的提醒,帮助他初步区分了伸张正义和报仇雪恨的区别。

      瑞秋给他植入了一个和影武者联盟理念完全不同的念头,等杜卡亮明了观点,说执行正义就是以暴制暴,他便彻底明白瑞秋的话了。

      为了区分滥用私刑和执行正义的区别,布鲁斯·韦恩给蝙蝠侠定下了一个原则,不能杀人。

      一旦杀了人,就证明他和影武者联盟只是一路货色。这很有可能导致哥谭市群众误解他的理念。

      即便是作恶多端,把他逼到绝路的小丑,他也不能杀。

      破解了《侠影之谜》的内核思想,布鲁斯·韦恩要当蝙蝠侠以及绝不杀人的真实原因,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续集《黑暗骑士》蝙蝠侠和小丑到底在斗什么。

      《侠影之谜》清楚解释了蝙蝠侠的理念和意义,不管是风格还是内容,诺兰都到做到了蝙蝠侠系列电影的前所未有。

      在电影的最后,布鲁斯·韦恩和瑞秋的对话,他就已经明确告诉观众,他为什么要成为蝙蝠侠了。

      “Batman's just a symbol。”

      蝙蝠侠只是一个符号。

      他要创造一个符号。

      这个符号是一种精神象征,引导着哥谭市的人民诚心向善,做出更多真正正义的行为。

      而对于克里斯托弗·诺兰来说,这个世界好比就是他的哥谭市。

      通过《蝙蝠侠》三部曲这场史诗大戏,他把布鲁斯·韦恩在戏中所创造的符号带到了现实。

      也许,有人真的会因为他的电影,选择继承蝙蝠侠那种无私无畏的人类精神。

      诺兰《蝙蝠侠》三部曲全面解读即将到来。

      相关资讯

      评论

      • 评论加载中...
      --== 选择主题 ==--